报名中 【合同制】重庆中医药学院2025年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及学科骨干简章(招25人,11月19日~12月04日报名)

招录编制:合同制

招录地区:万州区

岗位类型:教师

招录人数:25人

报名时间:2025年11月19日-12月04日

*具体内容请以正文为准*

一、学校简介

重庆中医药学院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一所具备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以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重要办学基础,同时整合了重庆市中医院、重庆中药研究院和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全市中医药优质教育、医疗、科研资源。2023年6月,经教育部批发,重庆中医药学院设置成功。2025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批复,学校增设为博士授予单位。

学校位于重庆产教融合生态区(大学城西区)、璧山区璧城街道国学路61号。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1866亩,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已建成的南区校园占地面积645.55亩,建筑面积20.98万平方米。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明德济世、精科泽人”的校训精神,坚持“中医中药并重、教研医产相融”的办学理念,弘扬“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的奋斗精神,探索“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产业富校”的发展道路,彰显特色、强化优势,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适应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集传播知识、研究学科、服务社会、弘扬文化于一体的中医药高等学府。

学校致力于构建“医教融合、传承创新、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有中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骨伤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通识学院、基础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院、护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信息技科中心)等11个教学单位。学校现有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中医学、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中医、中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开设中医学、中医养生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康复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中药制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健康服务与管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医疗保险等13个本科专业。建设重庆市中医药战略发展研究院、数智中医药创新研究院等13个校级研究机构。有刘华宝全国名中医工作室、“王氏精微脉法”市级非遗传承工作室等6个专家工作室。

学校(含“两院一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13335人(其中校本部506人),专任教师435人。拥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4人,国家青年岐黄学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11人,重庆英才、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学科技科带头人等省部级人才282人。拥有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223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47人。

学校规划到2030年全日制在校学生(含研究生)达15000人。学校构建“院校教育+师承教育”融合发展的教育模式,开设“留小忠古中医师承实验班”“燕青门正骨派师承班”等中医师承班。打造“会看病的教师、会教书的医生、会育人的科学家”之“三栖名师”,为学生配置“成长导师、学业导师、科研导师”之“三类导师”,助推中医药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

学校以“守正创新、交叉融合”的发展思路,推动科学研究纵深突破与多元拓展。现有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2个重庆市中医药类重点学科;各级各类科研平台45个,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近4亿元、纸质藏书52.61万册,电子期刊5.24万种。

学校现有重庆市中医院等12所直属附属医院和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2家直属科研机构,编制床位10196张,年门诊量达828.48万人次。有2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1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方向),12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特色专科;2个市级中医医疗中心,17个市级中医名科,89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15个市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4个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43个校外实习基地。

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高地、中医药创新成果策源地,引领全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一流中医药大学。

二、引才岗位

根据学校工作需要,招聘学科带头人及学科骨干人才,包括中医基础类、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临床中药学、中药分析学等相关学科方向(见附件)。

三、岗位要求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品行。

2.身心健康,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3.学科带头人才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人员,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特别优秀者可放宽。

(2)在中医学、中药学或相关学科博士点担任博导,并至少完整培养博士生1届、硕士生3届。

(3)近5年,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或主持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不少于2项;曾主持过或正在主持1项及以上数量的国家级科研课题。

(4)担任全国中医药一级学会(含分会)理事或省部级中医药学科团体常委及以上学科职务。

(5)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不少于2篇。

4.学科骨干人才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5周岁,特别优秀者可放宽。

(2)应在中医学、中药学或相关学科硕士授权点担任硕士生导师并已独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满1届。

(3)近5年应主持过国家级课题至少1项;主持的科研成果至少获得厅局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1项。

(4)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中科院二区以上代表性论文不少于2篇。

四、引才程序

本岗位为长期招聘岗位,不设开考比例,实行网上报名,报考人员应仔细对照招聘岗位要求,诚信、准确填写相关信息。

(一)提交申请。有意应聘者请发送以下应聘材料至邮箱czyrsc@cqctcm.edu.cn,邮件名格式为“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应聘材料+学科方向+本人姓名”。

1.个人简历;

2.身份证复印件;

3.博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属于国外、境外、中外合作办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

4.符合岗位要求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资格审查。根据报考人员提交的报名信息,资格复审合格者,参加考核。

(三)考核。实行综合面试。应聘人员应按照学校人事处通知的时间、地点和其他要求参加考核。

(四)体检和考察。等额确定体检人选。体检由重庆中医药学院按规定组织实施。体检合格者,由重庆中医药学院组织开展考察。

(五)公示。拟聘人员名单公示5个工作日。

(六)聘用。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信息经核实不影响聘用的拟聘用人员,按程序完善聘用手续,按相关规定签订合同,确立人事关系,一般聘用后需在本单位服务满6年。

五、薪酬待遇及其他福利

1.相关待遇按重庆市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高层次人才待遇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其中,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按年薪酬总额(税前非统发、不含临床收入)不少于40万。

2.急需紧缺人才按学校人才引进政策执行相关福利待遇。

3.一人一策给予科研经费支持,并配备人才周转房,解决子女就近入学。

六、纪律要求

招聘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若有违纪违规行为,按规定追究有关责任。

招聘过程中凡发现报考人员档案材料或者信息涉嫌造假的,应当立即查核,未核实前,暂停聘用;发现报

人员提供虚假材料、隐瞒事实真相,或提供的材料、信息不实影响审核结果的,或干扰、影响考察单位客观公正进行考察的,给予考察不合格结论,一律不予聘用。报

人员提供伪造的身份证件和招聘公告要求的学历(学位)、职(执)业资格等材料的,一经查实,视为品行不端及不诚信行为。

七、其他

本简章由重庆中医药学院负责解释。

联系地址:重庆市璧山区璧城街道国学路61号重庆中医药学院行政楼F1-316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23-65880075

重庆中医药学院热诚期待您的加入!

重庆中医药学院

2025年11月19日

附件1:

2025年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及学科骨干岗位表

序号

招聘岗位

学科方向

分类

数量(人)

备注

1

中医学院教学科研岗

中医基础类二级学科方向

学科带头人

2

2

学科骨干

6

3

中医骨伤科学方向

学科带头人

1

4

学科骨干

1

5

中医外科学方向

学科骨干

2

6

中医妇科学方向

学科带头人

1

7

学科骨干

1

8

中医儿科学方向

学科带头人

1

9

针灸推拿学方向

学科带头人

1

10

中药学院教学科研岗

中药炮制学方向

学科带头人

1

11

学科骨干

1

12

中药分析学方向

学科带头人

1

13

学科骨干

1

14

中药药剂学方向

学科带头人

1

15

学科骨干

1

16

临床中药学方向

学科带头人

1

17

学科骨干

1

18

中药化学方向

学科骨干

1

合计

25

标签: 重庆中医药学院2025年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及学科骨干简章 关键词: 1.重庆中医药学院招聘 2.学科带头人招聘 3.学科骨干招聘 4.2025年教育招聘 5.中医药学科招聘


本站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便利,如有任何侵权或错误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进行更正或删除。[点击反馈]

收藏 订阅 小程序
The End

*声明:本站发布的招考动态来源于考试官方网站,本站整理编辑,若涉及版权或错误,请联系本站予以更改或删除。点击反馈

相关招考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